早期光亮鎳的發展(二)
哈夏(Harshaw) 化學公司對鍍鎳的發展
1936年,哈夏公司第一個光亮鎳工藝(NiBrite 工藝)以磺化a-蒎烯為基礎的光亮劑,具有防針孔的表面活性劑,但發現老鍍液不如新鍍液鍍得的鎳層亮。
1938年,發現用硒酸和1,5-萘二磺酸作為光亮劑,但硒會引起鎳層鈍化。
1940年,泊格勞(Per-Glow) 工藝采用品紅染料取代硒的芳香磺酸。
1935年,哈夏公司的都洛斯(A. DuRose)發現香豆素在鍍鎳液中有突出的整平作用,因而創立了高抗蝕性半光亮鎳[泊弗勞(Per-Flow)工藝]。
1960年,哈夏公司的貝克維茨把泊格勞和泊弗勞工藝組合形成多層鎳體系。多層鎳體系具有很好的防腐蝕性能。多層鎳的發現,豐富了光亮鎳電鍍體系,成為當今世界范圍內具有重大影響的發現。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哈夏公司和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合作開發高應力鎳工藝。鎳層龜裂成微裂紋,導致鍍鉻層也呈現微裂紋,使分配到微裂紋鎳的腐蝕電流分散減小,從而提高了鎳體系的抗蝕性。高應力鎳鍍液所用微裂紋添加劑為二甲氨基硼烷或N,N.亞乙基雙漠化吡啶。
亞泰化工專注生產鎳套硬鉻添加劑,鍍鎳添加劑,更多鍍鉻鍍鎳問題歡迎來電咨詢15252487369!
————文章摘自《鍍鎳工藝基礎》,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