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B20?
B20,即Business20 ,是二十國集團工商界活動的簡稱,創設于2010年,是G20峰會的重要配套活動。其使命是代表工商界為G20出臺全球增長對策和全球治理方案建言獻策,為實現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做出貢獻。
作為2016年G20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B20于9月3日下午開幕,習近平主席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部分G20其他成員領導人出席B20峰會全體會議,與工商界代表進行交流互動,共謀世界經濟增長之策。
“拿得出來的硬實力,是通往B20峰會的門票”
出席B20峰會的大咖們,來自多元的領域。
其有國際組織掌門人,有國家元首,更有企業大佬。
本屆B20會議,匯聚了800多位全球工商界大咖,其中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的140多位,來自中國500強企業的100多位。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工商界在今年B20中可謂“史上最深度參與”——峰會代表近半數來自中國,5位企業家分別擔任5個議題工作組主席。
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受邀參加此次B20峰會的代表企業,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接受采訪時表示,“拿得出來的硬實力,是通往B20峰會的門票”。
王民稱,“中國工程機械已經是全球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發展的勢頭也非常好,我們一直努力地在全球市場獲取我們應該得到的份額,把我們綠色的、環保的、高科技的產品介紹給全球用戶。”
不僅如此,“在參與世界工程機械的競爭中,我們積極參與著許多國際技術標準的起草”,據王民透露,他剛剛于2日獲悉徐工有一標準參與到了國際技術標準中并獲發布,因此他對世界經濟及中國工程機械發展充滿信心。
中國裝備制造的出路是創新與改革
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徐工集團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排頭兵、作為傳統制造行業的典型代表,如何來面對行業的“寒冬”?
王民董事長:中國裝備制造的出路是創新與改革
3日下午,B20開幕式現場,來自二十國集團成員和嘉賓國1100余名工商界人士共同聆聽了習近平主席發表的題為《中國發展新起點全球增長新藍圖》的主旨演講。作為嘉賓在現場聆聽習主席講話的中國工商業精英們大多一臉興奮。
王民坦言:“我這也是第一次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上現場聆聽習總書記關于中國經濟的全面的論述,以及對世界經濟的深刻論斷。20集團的峰會到本屆已經開到了第11屆,到了一個關鍵的節點上。在這個節點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這樣的倡議和意見,我認為對世界經濟都有一個很強的推動作用,聽了以后我感到信心非常足。”
在談到習主席提到的“一帶一路”策略時,王民董事長說道:現在我們的“一帶一路”有很多的基礎設施項目。對徐工來講,就是要和我們的央企走出去,共同服務于“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這個當中徐工受益很多。包括我們在烏茲別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鐵路總公司有個合資企業,很快當年就盈利。所以既要和央企一起出去,也要和當地的企業合資合作,搞一些項目,這就是徐工現在做的。
不過,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道路也并不平坦,也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障礙。“有的國家是外匯管制,掙的錢匯不出來,我們的設備在外面去搞工程,錢回不來。現在這個問題是影響中國企業的。這得交到G20上去,是國家間需要解決的問題。”
推動貿易便利化協定的批準實施、提升全球投資政策環境等已成為不少與會者的共識,并被寫入了今年的B20政策建議報告。此外,創新增長方式也是今年杭州峰會的重點議題。在王民看來,創新對于裝備制造業來說至關重要:“我們作為裝備制造業來講,我們有信心,堅定不移地按照這種做優、做強、做大的路子上走下去,而不是僅僅在占用資源上下功夫。要在創新上給它動力,在改革上給它活力。我覺得這是中國裝裝備制造的出路。否則的話,死路一條。”
在面對企業要想避免或改變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問題時,王民董事長表示還必須得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下大力氣,走轉型升級的道路。“轉型升級對徐工來說是必由之路。不走也得走,走也得走。今年我們提出要國際化、精益化、補短板、可持續的新經營理念。短板在哪里呢?短板就在中高端的品牌上,短板就在高新技術上,短板就在國際市場布局上,短板就在后市場的經營上。徐工圍繞這些短板,進行了經營體系的改革,使得今年上半年一直到8月份,徐工的銷售收入是不斷上升的。”
盡管行業處于低迷的狀態,但王民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如果堅定地走這幾條道路,補這幾個短板,徐工就走上了真正的轉型升級的道路。我已經看到了光明也增強了信心。所以我們想呢,在未來的3到5年內,把徐工集團海外的收入達到50%,我們現在是30%左右。”
徐工亮相B20媒體爭相報道
央廣新聞縱橫、央廣網、香港文匯報、新華日報均對王民董事長出席B20峰會進行了專訪,向峰會積極建言獻策,代表中國行業發出了中國聲音